精品推荐 BOUTIQUE
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《三农群英汇》栏目特别策划7集系列节目《院士下田记2》,将于6月24日起晚在CCTV-17连续播出★◆★◆■■。
与此同时,在华中农业大学教学楼里,傅廷栋每年都要开十几场关于饲料油菜品种种植技术的培训,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推广饲料油菜的相关种植技术■★◆■★。
秋闲地因为时间较短,再种一季小麦来不及★★■◆,所以很多农民就把地空着,啥也不种。
为了改善这种情况,傅廷栋深入西北农村,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◆■■◆◆■,进行“麦后复种饲料油菜”试验。
油菜属于雌雄同株同花的植物■■,要进行杂交■◆,首先要找到一种雌蕊正常而雄蕊退化的油菜,即◆◆■★◆■“母油菜”。
由于低产,没有什么很大的经济效益,农民们都不太愿意种,全国才有三千万亩,中国的油菜种植面临着巨大的问题。
全世界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■◆“波里马雄性不育株”的发现,为国际杂交油菜实用化铺平了道路★◆★◆★,由此拉开了世界杂交油菜实用化的序幕。
农场的负责人夏斌斌表示■★◆■■,这种饲料油菜品种蛋白质含量高◆◆◆★■,适口性好★◆◆★,肉牛们非常喜欢吃。经对比实验,吃饲料油菜的牛比吃普通饲料的牛◆★,每头每天能多出十元收入。
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,寻找珍贵的“母油菜”就成为全世界油菜育种学家追寻的目标◆★■■,却始终未能有所突破。
饲料油菜,顾名思义是用于饲养牲畜的油菜,这是傅廷栋近年来一直在推广的油菜品种■■■★★★。
在傅廷栋团队的技术支持下,夏斌斌的肉牛场,饲料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余亩。
当时■■★◆◆■,“杂种优势利用★◆■■”是作物育种的热门研究课题,玉米的杂交种已经很普遍了,且产量很高★■◆◆■,很多蔬菜应用杂交种也很成功。
从东南沿海到西北戈壁,从长江两岸到大美新疆,傅廷栋用六十余年的时间,与油菜育种这个难题“较劲★★★◆■”◆◆■★◆,绘制中国的油菜版图◆★。他不仅让油菜花遍地怒放,也让农民通过油菜线日,全国科技大会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、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。《超级乡村研究所》也将陆续推出农业院士系列,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敬。
如果试验成功★■■★◆,一亩饲料油菜,就可以够三头羊的青贮饲料。如果推广种植能达到两千万亩★★◆★,那么就可以够六千万头羊吃,这是相当大的成果。
2017年开始,连续三年■■★■◆★,当地油菜大面积出现病变★■,大量田块绝收,油菜面积一度萎缩到200亩◆★■■★。
原来★■◆★■◆,在我国北方地区,每年7月份小麦收割后,到10月份有两个多月的土地空闲期■◆★,这
早在二十年前★■★■,傅廷栋在全国油菜种植区域走访中■★◆,第一次发现油菜根肿病,他就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◆★■。
从1970年开始,年轻的傅廷栋便扎在田间,在上百万株油菜里一株株去找■■■★★,日复一日的枯燥,和一次次的失败★■★■,都没能磨掉他的决心。
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孟港村,属于湖北油菜主产区◆★◆★,2016年前常年种植油菜约3000亩。
1965年,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傅廷栋发现★■◆★,我们国家的油菜产量很低★◆★,当时平均亩产只有30公斤左右★◆★■◆◆。
经过傅廷栋团队的不懈努力,如今的孟港村,又恢复了六年前遍地油菜的美丽景象,原来的撂荒地全部种上了他的团队研究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。
这样一来★◆★■,空置的土地没有植被覆盖,风沙腐蚀严重,导致生态恶化■■◆★◆,一些西北牧区的青贮饲料也在这个季节出现巨大缺口■■◆★★。
湖北省潜江市新庙村的一个家庭农场,是傅廷栋推广饲料油菜的重点试验站之一。
在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处资源试验田里,他终于在一个“波里马”油菜品种中找到了那株特别的油菜花。
从发现★■■◆“波里马不育株”到投入油菜杂交应用,四十余年,傅廷栋带领团队先后培育出80多个油菜品种,累计推广种植已经是他毕业时全国总种植面积的十倍◆■★■。
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里◆◆,有一条名字颇为“奇怪★■”的路——★■★◆◆■“波里马路■★◆”,显得与其他路名格格不入◆◆■◆■。
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◆◆■■◆■,学校就将第一次发现油菜“波里马”雄性不育系的试验田旁边的这条路命名为“波里马路”。
发病时,会在油菜根部形成多个不规则的肿瘤,影响正常生长发育,轻则生长不旺减产★■,重则枯死绝收■■■,被业内称为油菜等植物的★■★◆◆★“癌症”。
1991年,傅廷栋获得了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——国际油菜理事会颁发的“杰出科学家奖■■◆■”。